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中的这句话反映了( C )
A.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B.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C.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2.义务教育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 A )
①强制性 ②普遍性③公共性④选择性⑤终身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②③④
3.小学教师经常采用贴小红花、插小红旗等方式鼓励学生为班级做好事,这种德育方法是( A )
A.奖惩评价
B.榜样示范
C.情感陶冶
D.实际锻炼
4.从课外活动的内容看,学校举办的法治教育报告会属于( C )
A.学科活动
B.社会活动
C.主题活动
D.文体活动
5.总书记在2014年教师节讲话中提出了“四有好老师”标准,其主要内容是( B )
①有理想信念 ②有道德情操③有扎实学识④有实践能力⑤有仁爱之心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6.教育实验中,控制其它条件,考察不同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教学方式在这项实验中属于( B )
A.因变量
B.自变量
C.干扰变量
D.无关变量
7.小学生在课间玩耍时不小心扭伤了脚踝,教师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B )
A.揉一揉受伤的脚踝
B.太高受伤的脚踝
C.在受伤处进行热敷
D.给学生吃止痛药
8.在学习成败归因影响学习动机的诸因素中,激励作用最大的是( D )
A.运气好坏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努力程度
9.小学高年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受学校、教师、同伴等影响显著。这表明其自我意识发展处于( B )
A.生理自我时期
B.社会自我时期
C.心理自我时期
D.精神自我时期
10.小学生背诵课文时,为达到最佳的记忆效果,学习程度最好达到( B )
A.200%
B.150%
C.100%
D.50%
11.小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路程=速度x时间”这一公式。这种学习属于( D )
A.符号学习
B.辨别学习
C.概念学习
D.命题学习
12.教师表扬小明坚持每天背诵20个单词之后,班上更多的同学表现出坚持完成学习任务的行为。这属于( B )
A.直接强化
B.替代强化
C.自我强化
D.负强化
13.在小学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挖掘和利用的民风民俗、传说故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等资源属于( C )
A.自然资源
B.校内资源
C.社会资源
D.个体资源
14.倡导经验课程,并主张以主动作业形式实施这种课程的教育家是(B )
A.卢梭
B.杜威
C.泰勒
D.布鲁纳
15.小学生通过科学课的学习,了解了水具有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状态,进而知道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状态可以改变。按照三维目标的分类,这主要达成的教学目标是(A )
A.知识与技能
B.过程与方法
C.认知与实践
D.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6.我国现行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属于(B )
A.分科课程
B.综合课程
C.边缘课程
D.隐性课程
17.教学《雪地里的小画家》一课时, 张老师展示了大量动物脚印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他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C )
A.实验法
B.练习法
C.演示法
D.参观法
18.课程实施中,不适合评价“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的方法是(C )
A.课堂观察
B.活动记录
C.标准化测验
D.课后访谈
19.布置作业时,李老师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了不同数量和难度的作业,这一做法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D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0.为了让学生认识常见的交通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教师组织学生到学校附近的路口同行观察,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属于(B )
A.复式教学
B.现场教学
C.个别教学
D.课堂教学
教学设计题
二、简答题
21.简述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及其教育启示。
参考解析:
维果茨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心理发展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这是指儿童独立活动时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也是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
根据上述思想,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当走在发展的前面。同时,维果茨基强调学习的最佳期限。如果脱离了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期限,从发展的观点来看是不利的,它会造成儿童智力发展的障碍。
22.简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
参考解析:
综合实践活动是基于学生的直接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体现对知识的综合运用的课程形态。这是一种以学生经验和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注重对知识技能的综合运用,体现经验和生活对学生发展的价值。
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基本步骤为:
1.制订活动方案。
活动方案是开展活动的必要前提,是实施活动的蓝图。一个完整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包括以下内容:活动名称、活动实施者、活动指导者、活动时间、组织形式、活动目标、实施步骤、预期成果及表现形式、活动总结评价等内容。制定活动方案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活动方案要具体细致。活动时间的安排、组织形式、人员的分工合作、活动内容、活动总目标以及阶段性目标等都要一一细化,便于在活动中有的放矢。第二,活动方案要切实可行。第三,要关注小组成员的特点,根据每个学生的优势、特长分配相应的活动任务。
2.实施活动方案。
在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阶段,教师要督促学生落实活动方案,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如下问题:
第一,引导学生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第二,进行必要的方法指导;第三,提供必要的资料支持;第四,组织协调各种关系;第五,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手段真实记录活动情况;第六,指导学生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积累工作;第七,随时发现生成性主题;第八,尊重兴趣转移,同时防止浅尝辄止。
3.总结交流活动成果。
总结交流既是对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和活动产品(研究报告、模型、主题演讲等)的展示,也是师生、生生之间共同学习和交流的过程,是学生学会发现自我、欣赏别人的过程。
总结交流的形式有报考和静态两种。
在总结交流阶段,教师应注意以下问题:第一,根据活动主题和学生特点选择适当的总结交流形式;第二,展示内容要自然真实;第三,随机展示,激励相随;第四,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23. 简述实施榜样教育的基本要求
参考解析:
榜样示范法是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榜样包括:伟人的典范、教育者的示范和学生中的好榜样。
基本要求:
(1) 选好学习的榜样;
(2) 激起学生对榜样的敬慕之情;
(3) 引导学生用榜样来调节行为,提高修养。
教学设计题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24. 课前,我一走进教室,几个学生便围着我有说有笑。“咦,许老师的水杯怎么还在这儿?”我笑着说“谁帮许老师送回办公室啊?”话音刚落,离我最近的小璇同学便伸手去端水杯。当我看到她脏兮兮的小手是,竟鬼使神差地制止了她:"不用了,让课代表去吧"。课代表从教室后面跑来,高兴的端着水杯走了。上课时,我发现小璇的情绪明显低落,下课后,我便问他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她只是摇头不语,从那以后,我感觉小璇与我的关系明显疏远了。
(1)分析小璇与“我”关系疏远的原因(8分)
(2)结合材料谈谈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本要求(2分)
参考答案:
(1)答:第一,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的手脏,没让小璇帮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认为老师嫌弃他,故情绪失落。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做到尊师爱生和心理相容
第二,树立教师威信。a.老师要有良好的人格魅力和高尚的品德修养; b.要拥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教学技能; c. 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与关怀爱护。材料中该老师嫌弃小璇手脏的细节可以看出该老师人格魅力欠缺,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
第三,善于和学生交往。材料中老师的做法没有顾忌到小璇的心理感受,说明他在师生交往中缺乏交往的技巧。
第四,发扬教育民主,倾听学生的意见。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师沟通说明小璇已经对老师失望,这是老师没有发扬教育民主,没有认真倾听小璇意见的结果。
(2)答:小璇和我疏远的原因主要是:
1.老师没有建立新型的师生观: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心理相容。材料中老师看到小璇的手脏,没让小璇帮他拿杯子,小璇心理认为老师嫌弃他,故情绪失落。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做到尊师爱生和心理相容。
2.该老师没有真正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材料中该老师嫌弃小璇手脏的细节可以看出该老师没有照顾小璇感受,没有做到尊重小璇人格,并不是真正的爱护学生。
3.该老师不善于和学生沟通交往。材料中小璇不再愿意和老师沟通说明小璇已经对老师失望,老师应该找到小璇主动和他谈心,解开他的心结,认真倾听小璇想法,然而该老师并没有这样做。
25.王老师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通过播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让学生在色光,音的美妙组合下,对海底世界有整体的感知;通过演示课件,展示海绵图景,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汹涌”的含义,播放“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的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的含义: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出自己心目中的海底世界,深化学生海洋知识的理解
(1)对材料中王老师使用教学媒体的情况进行评析(8分)
(2)阐述在教学过程中选择教学媒体的依据(2 分)
参考答案:(1)材料中王老师的教学媒体使用值得我们学习。首先:启发+材料中:其次:直观+材料中;再次:激起兴趣+材料中。
(2)从教学内容,学生,目标,教学方法四方面作答即可。
25.参考答案
(1)①王老师在教学中使用了视觉媒体,视觉媒体是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印刷品、图片、黑板、教科书、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等。材料中,王老师通过课件演示启发学生理解波涛澎湃,通过鼓励学生在黑板上画图,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深化学生对海洋知识的理解。
②王老师使用了听觉媒体,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的媒体,如口头语言、录音机、广播等。材料中王老师通过“海底听音器”模拟海底声音,帮助学生理解“窃窃私语”正式听觉媒体的运用.
③王老师使用了视听觉媒体。视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计算机等。材料中王老师幡放海底奇妙风光的视频,使学生对海底世界有整体认知
(2)教学媒体选择的依据有:
①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教学活动的指南,选用什么教学媒体和策略都必须围绕着教学目标来定。
②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制约教学媒体的选择使用。
③教学媒体的物理持性。教学媒体的物理特性是媒体选择的重要因素。当教学需要选择媒体时,主要考虑的因素是媒体的传递范围、表现力、重现力参与性和受控性等。
④教学结果预期
⑤学习者特征。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者学习准备状态和学习风格是教学媒体选择的重要因素
⑥教师因素。一是教师自身要树立多元化的角色形象。二是教师要充分了解各种现代教学媒体的特性的课堂教学管理。正确的媒体组合是课堂教学高效的条件。
以上是关于“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真题及答案:小学教育教学知识”的全部内容,考生如果想获得更多关于江苏教师资格证相关资讯,如江苏教师资格证笔试试题、报考指南、成绩查询、面试时间以及相关知识,敬请关注我们江苏教师资格证网。
